服務熱線:
13209929555 / 13899805878
生物濾池技術的工作原理是使收集到的廢氣在適宜的條件下通過長滿微生物的固體載體(填料),氣味物質先被填料吸收,然后被填料上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完成廢氣的除臭過程。
固體載體上生長的微生物承擔了物質的轉換任務,因為微生物生長需要足夠的有機養分,所以固體載體必須具有很高的有機成分。要使微生物保持高的活性,還必須為之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比如:適宜的溫度、濕度、PH值、氧氣含量和營養成分等。
環境條件變化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在試運行時或改變工況時要考慮生物濾池會有一個適應期。
影響因素,生物濾池的工作受以下幾種因素影響:
反應速度:反應速度的快慢取決于氣體成分的濃度和性質,填料上的微生物種類、數量和活性、溫度、廢氣和填料的濕度、PH值等;
停留時間:停留時間有體積流量、自然堆放體積和空池體積決定;
氣味物質濃度:填料選擇,生物濾池的最主要部分是填料。一種好的填料必須滿足,容許生長的微生物種類多;供微生物生長的表面積大;營養成分合理(N、P、K和痕量元素);續收水性好;自身的氣味少;吸附性好;結構均勻空隙率大;價格便宜;腐爛慢(運行時間長、養護周期長)。單成分填料一般只滿足上述的部分要求,配方合適的多成分混合物可以較全面的滿足要求。常用的填料有:干樹皮、甘草、纖維性泥炭或其他混合物。由于填料本身是有機養分,過濾池暫停運行時,微生物可以利用填料的有機成分繼續維持生命活動。過濾池填料的堆放高度取決于所要求的停留時間和表面負荷。工程上填料高度一般為1.5-1.8米。如何選擇的填料合適,工藝上能做到布氣均勻、排除氣流短路的話,最低高度可為0.5米。經過幾年運行后,填料的最終高度為初始高度的60%。過濾池的表面負荷能力可達200m3/(m2.h),一般選用100m3/(m2.h)。
工藝條件控制,整個處理工藝包括收集和處理。為了避免氣味源氣味擴散,擴散源要求封閉,并使它處于負壓狀態。吸氣量的大小可根據室內是否進人,按2-8次/小時換氣量計算,不進人或一般不進人的地方空氣交換量應為2-3次/小時,對于有人進入、但工作時間不長的空間,空氣的交換量為2-3.5次/小時,有人長時間工作的空間,空氣的交換量為4-8次/小時。在寒冷地區空氣的交換量比較大時,要考慮防止冬天室內結冰問題。
1、濾池工藝流程描述
臭氣由導入口先平流進入預洗段(加濕區),在預洗段,完成了對臭氣中水溶性及酸性物質的吸收、并進行除塵、加濕和調節PH的預處理。然后再進入生物濾池過濾區,通過過濾層時,污染物從氣相中轉移到生物膜表面:
惡臭氣體在噴灑水的作用下與濕潤狀態的生物填料上的水膜接觸并溶解。
進入生物膜的惡臭成分在生物填料中微生物的吸收分解下被清除。
微生物把吸收的惡臭成分作為能量來源,用于進一步的繁殖。以上3個過程同時進行,達到除臭的目的。
微生物分解惡臭成分時的反應:
硫化氫: H2S+2O2→H2SO4
甲硫醇: 2CH3SH+7O2→2H2SO4+2CO2+2H2O
甲基化硫:(CH3)2S+5O2→H2SO4+2CO2+2H2O
二甲二硫:2(CH3)2S2+13O2→4H2SO4+4CO2+2H2O
氨: NH3+2O2→NHO3+H2O
三甲胺: 2(CH3)3N+13O2→2HNO3+6CO2+8H2O
反應后的氣體再經過濾池的除霧段,除霧段主要由PP多面空心球填料組成,上方設一層PP除霧絲網,有效去除廢氣里面水霧,經過除霧后的氣體進入下一處理設備或者通過煙囪直接排放。
2、廢氣停留時間計算t2:
填料堆積尺寸:長L*寬W*高H=12m*6m*3m
填料層氣速:v=Q/S2
Q—廢氣處理量m3/h
S2—填料截面積m2
t2—廢氣經過填料停留時間s
S2=L*W=12*6=72m2
v2=Q/S2=40000/72/3600=0.15m/s
t2=H2/v2=3/0.15=20s